close

<<老子>>第十四章(譯)

看他看不見,名叫"夷";聽他聽不到,名叫"希";摸他摸不著,名叫"微"。

這三者的形象無從究詰,因為它是渾淪一體的。它既不顯得光亮,也不顯得陰暗,

它綿綿不絕而不可名狀,一切的運動都會回到恍似無物存在的狀態。

如此沒有形狀的形狀,不見物體的形象,叫它做"恍惚"。

迎著他,看不見他的前頭;隨著它,卻看不見它的後面。

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,來駕馭一切的事物而因此能夠了解宇宙的原始,

就知道【道】是一切存在的根由與律則。

 

診斷書~暈眩症

(略)

{處方單}

古時候,當一個旅行者走在彷彿"無物"的所在的時候,

我們往往會這樣的描述:"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";

而當一個人自覺孤孤單單地落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時,

他或許會如此地慷慨陳詞:"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"。

不過,路還是一直向前在延伸,歷史的軌道也恍似一道光束般,

任誰都無法一把抓在自己的手掌心。

 

因此 ,如此身心一體的生命如果早就有了不確定、不集中,

也 不太能放心地安頓自我的病痛時,

我們顯然是得將那"古始"(自古就存在)的【道】灌注在

我們的生命中,而用自己的兩隻腳踏踏實實地

踩在自己生活的道路上。

 

如聖雄甘地(一八六九~一九四八)的建議:

【一個健康的人沒有任何疾病,

從事正常的活動不會感到疲乏,

他每天能輕鬆地步行十至十二英里,

一般的體力勞動不會使他感到勞累。

他能消化簡單的食物,

他的心靈和感覺處於和諧與平靜的狀態

 

(引自<<甘地修身錄>>)

 

 

是的,

當我們行走在【道】上之際,

那動態的平衡才可能教我們不再左傾或右斜,

不再前仆或後仰。

如此看來,

和平、和諧以及和自己不斷地和好的生命態度,

才是我們免於暈眩之苦的不二法門,

而每天提起自己的重量

(這重量包括身體的和心靈的),

輕鬆自在地走上幾回,

而且來去自如,出入無礙,

這更當是無可替代也必然有效的健康之道。

 

 

{治癒率}

除非沒有恆心,沒有毅力,

不然,只要整個身子動起來,

並且老老實實地感覺自己腳動,

而集中注意力在眼前的道路,

別去理會"鏡裡花"或"水中月",

更別把自己的種種願景擺放在空中樓閣裡,

那麼這暈眩之病是一定有百分之百痊癒的機會~

只是這機會還是操之在我,

醫生的建議只能做參考之用。

 

 

(摘自老子診療室/葉海煙)

 

~2013.03.05 發表於奇摩部落格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索菲亞 的頭像
    索菲亞

    索菲亞部落格

    索菲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